近16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企业 > 北京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北京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时间:2010-08-13 14:50:55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与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北京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产出效果不明显。为此,应将技术创新及其效果作为评价北京企业经营者的重要考核目标,进一步完善国有北京企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改善创新系统内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

  一、北京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资源投入状况

  北京企业的R&D经费投入水平不是高于国内其他省市,而是明显偏低,更是低于其他经济性质的北京企业。北京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严重不足。北京企业R&D经费强度指标2003年为1.56%,2004年为1.61%只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北京企业2003年平均值1.9%。北京企业自主科研机构数量不足。2003年,北京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的占20%,均低于全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值。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偏低。2003年北京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98%。劳务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不高。2003年北京工业企业劳务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为40%,对科技人员的回报相对较高,但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北京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的不足,设备更新速度较慢,2003年我国大中型北京企业微电子控制设备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为8.6%,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一指标为6.2%,而北京企业这一指标仅为3.6%。

  2、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结构

  (1)技术引进比例过低,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引进比例大

  
在技术引进中,注重引进设备,平均只有不到7%的资金是用于引进技术。

  (2)北京企业只重视引进不重视消化,造成投资比例严重失调

  
经济发达国家引进与吸收消化的经费投入一般为1:3,目前我国仅为1:0.06,北京企业2003年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仅为238.7万元,是技术引进经费支出2.91亿元的0.8%。这最终导致我国对引进技术及相关技术消化吸收困难,改造创新慢,国产化能力低,使某些行业或产业的技术装备自主开发制造能力始终处于落后地位,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仍然依赖进口,并造成了北京企业的大量重复引进。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怪圈,“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而且产出依赖于投入,投入不足,产出不足,没有能力再扩大投入,简单产出甚至是落后产出,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3、产出效果分析

  (1)北京企业科技产出不占优势

  
北京企业2003年有科技活动项目数490项,专利申请47件,专利申请产出率为9.6%,低于全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11%的产出率。

  (2)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上,新产品开发项目占科技活动项目总数的比重在下降

  
由1995年的61.5%下降到2002年的54.2%;新产品实现利税占北京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1991年是10.3%,2000年为10.8%,多年举足不前;2003年,北京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7.9%,新产品利润占销售利润的比重为10.5%,北京企业这两个指标为4%和5.1%,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主要结论

  与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北京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产出效果不明显。作为全国技术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北京企业从科研机构、人员数量到资金的投入,还是科研的产出效果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两方面指标,北京企业比起本市其他性质的北京企业以及我国大中型国有北京企业,不仅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还处于劣势地位,北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效果均低于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这一反常现象令人深思。

  二、北京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问题、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1、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内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国有企业没有完全成为市场的主体,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效果不好

  第一,政府是真正的资源拥有者

  
国企的经营业绩纳入政府官员的行政业绩评价之中,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国企经营者不愿意自担风险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第二,国有企业比起其他企业更容易从政府获得资金等方面支持

  
北京每年几千亿的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拨款,对北京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政府投资与采购机制的不完善,助长了部分国有北京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导致国有北京企业源于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减小,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第三,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不健全

  
行政任命制使企业管理者错位,表现为经理人行为目标行政化,经营管理外行化、经营业绩平庸化,经营者激励仕途化,经营行为短期化。

  (2)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不合理,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人员没有创新激情,人员过度流动、泄露秘密、牢骚满腹等现象

  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不公平对待,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薪酬和生活待遇方面,技术创新人员的薪酬总体上大大低于北京企业管理人员。技术资本贡献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外部更大利益引诱之下,势必造成科技骨干过度流动、科技人员普遍不满等状况。

  第三,技术创新人才的晋升机制不合理,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基本的奖励办法是将其纳入行政官员系列,导致技术人才用非所长,即浪费了本已稀缺技术创新人才,也造成行政管理的水平降低

  (3)技术创新内系统的各个主体和环节相脱节

  
目前技术创新各类主体都各自具有创新能力优势与劣势,单独一类主体无法高效率地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所以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就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中必须构建的基础。但是目前的状况是:

  第一,各类创新主体行为目标差异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主要是为实现科研目标(知识创新),而不是面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

  
科研机构长期游离于技术创新的市场化产业化目标体系之外。作为技术创新的上游环节,无法实现与下游环节的对接;

  第二,各个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确,技术创新核心主体的自身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电话:400-658-1599

传真:010-62798843-20
邮箱:unitraining@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华业大厦3608室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400-658-1599 秦老师:18910732278(免费企业创始人班) 司老师:13370142998(资本运营企业创始人班)

Copyright 2000 - 2016 www.thl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