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8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浅谈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时间:2013-01-09 来源:闫艳萍

摘要: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企业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总体发展略的制高点,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人力资源分配与再分配、开发再开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企业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善人才选用机制,从而减少企业因人才问题带来的损失;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水平。

关键词:人力资源 重要意义 企业管理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命题,现如今已是众多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众多的专家学者也在关注着这个问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完全冲破了旧的传统的人事管理哲学的桎梏,它不再是把员工看成是一种技术要素,而是最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具有内在的无限的建设性潜力的最活泼的要素。它将员工作为一种能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刻意的加以发掘,它再不把员工置于严密的监督与控制之下,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所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创新能力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掌握当今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知识的人才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所谓人力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而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发掘、培养、利用和发展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以人力资本为前提,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以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管理活动。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涉及开发主体在不同的开发环节,针对不同的开发对像,选用不同的开发人力资源的途径、手段与措施。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人力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有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同的开发主体选用的开发内容与方法的立足点是不同的。如国家开发总是立足于整体开发,组织开发的立足点是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强调专业培训、合同配置和充分使用;个人开发的立足是完善自身与不断提高。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将人力资源开发分为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环境开发四大环节来谈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1、组织开发

  组织开发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位员工发挥才干,改善员工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其目标是提高组织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效能。正常情况下,组织开发的重点是组织的协作能力,解决组织内部冲突和矛盾,建立合作的目标,改变组织个人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旨在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和效能。组织开发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国都已经发展起来。企业开展组织开发计划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最为主要的以下几种:

  (1)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指组织内成员是否愿意正视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帮助组织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2)改善组织内部行为方式,包括人际、组织合作关系,信任和支持程度,沟通系统的开放性和完整性,广泛参与组织战略计划决策等

  (3)提高组织内成员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满意程度

  (4)提高个人与群体在计划和执行中的责任程度

  (5)提高组织的能力,可用营业盈利、革新方法、市场股分等指数来衡量

  2、管理开发

  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是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可靠保障,必须与时俱进,逐步走上现代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开发的基本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目标管理手段等。法律手段是指人力资源开发主体除了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根据权限和需要制定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劳动行为,保证组织的正常转行。经济手段是通过把个人行为结果与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以调节员工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如利用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职业开发

  职业开发是由社会、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在于促进组织需要和员工个人需要的最佳配合。本质在于集中考察个人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阐明如下具有特殊意义的几个问题,如改善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改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更有效地应付和摆脱工作困境;正确处理员工在职业中晚期出现的落伍退化、激情消失和但求安稳的问题等等。职业发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员工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分析组织中不同的职业及相互作用的方式,同时扩大了组织发展的内涵,有助于分析和理解组织气氛或者组织文化。

  4、环境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包括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和国际环境。所谓的社会环境人宏观上制约着人力资源开发活动。

  环境虽然可以被利用以满足人力资源开发的种种需要,但环境的利用有着极大的弹性和多方向性,存在着是否充分、合同利用的问题。如果对环境利用不当,人力资源开发就会环境的制裁,所以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在正确认识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不可轻易使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列宁曾说,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和劳动者。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劳动者是推动生产力前进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而且使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来进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中的员工为对象的管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有效地开发和企业各级员工的潜能。它视职工为企业的稀缺资源,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企业具有竞争力和取得成功的根本;它从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潜能出发,主张用科学的人道的方式对待职工,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动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选择,帮助他们完善自我、实现目标和价值。总而言之,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赢得人才的制高点。

  三、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议

  根据我国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

  1、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端知识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点。目前,不但我国面临人力资源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我国在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对于知识型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制定出适合我国的人才开发战略,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来参与世界的人才竞争。

  2、完善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秉承"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的人事政策,建立科学、理性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行招聘制度市场化,招聘途径以公平、公开为原则。个人关系的重要程度要让位于真才实学,坚持"一视同仁,择优录取"的方针,坚持进行统一面试、专业考核、总体面试以及再考核等;考核内容从专业技能到人品道德,从思想观念到性格倾向;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改变人力资源开发理念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已经成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成败的关键的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管理者转变旧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树立"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企业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人力视为要素的观念转移到将人力视为资源的观念。

  总之,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种长期的、高效的管理工作。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只要企业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并挖掘至今未发挥作用的潜力去实现企业目标,则员工个人生产效率提升50%就并不罕见。因此,为使优秀员工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拥有更广阔的才能展现空间,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员工竞岗程序和规则进行规范。同时,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持续提高员工的价值,使得员工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得以发挥,使企业真正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赖以生存发展的家,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向着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杰著,企业前言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方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2、杜莹芬编著.《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3、吴国存,李新建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亨利·明茨伯格等著.《领导-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安鸿章主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电话:400-658-1599

邮箱:thldl@thld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C座803-805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400-658-1599 李老师:18911530278 力老师:13331039289

Copyright 2000 - 2019 www.thl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管理培训网 企业管理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