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8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的金融有何不同

时间:2013-12-18 来源:互联网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再度同室激战。现场银行和信托等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以往热闹的基金和券商却难掩寂寥,相比之下,首战金博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吸引了众多目光。在同步举行的主论坛——2013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除了宜信公司CEO唐宁、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和百度业务发展部金融中心负责人李佺三位来自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言嘉宾外,亦有很多学者、政府代表在做有关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演讲的时候,不时提及互联网金融。

  尽管互联网巨头开售理财产品的时间并不长,但互联网金融的威力不容小觑。以阿里余额宝业务为例,用户将支付宝中的资金存入“余额宝”,即自动购买天弘基金旗下“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数据显示,经过短短三个多月发展,到今年9月末,“天弘增利宝”资金规模已达556.53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公募基金和货币基金。目前“余额宝”开户数已超1600万,货币基金累计申购已超过1300亿元。

  传统金融行业早已如临大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副总裁张响贤在2013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坦言,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整个社会,也在改变着金融保险行业,其中最显著、最直接的就是销售模式的改变,网络销售成为近两年发展最快的保险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的收入比2011年增长了123.8%。张响贤还透露,目前正在推动中国石景山区电子商务保险公司的建设。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具有高度垄断性,竞争不充分、不透明,对实体经济服务效率低,金融服务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亟须基因式变革,而推动这一变革最重要的力量来自互联网。

  不过,在当下互联网金融热的背后,亦隐藏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还存在很多监管空白。无论法律还是监管标准,都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敞开胸怀让互联网金融进入到金融体系当中,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防范互联网成为新的非法集资平台。

  除了监管的缺失,安全性问题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关键障碍。

  互联网金融未来成功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即不仅仅是高科技创新,而且还应该有信贷技术的创新。面对过去覆盖的几千万企业主、工薪阶层和几亿贫困农户,信用的方式有可能可以生效,但如何把信用风险控制住则必须在信贷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崛起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冲击,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互联网金融因具有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自主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优点,将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机构及新兴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在重塑用户体验之上,一些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更加深入,典型的代表是小米和大可乐等互联网手机厂商对传统手机制造业的颠覆式创新。它们从一开始就摒弃了产品导向的思维模式,改为“硬件、软件、互联网”并重的用户体验思维。硬件倚仗物理形态诉说产品理念,软件迎合客户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而互联网则是贯穿始终的消费文化主张。

  具体来看,在产品策略上,它们不再采用机海战术,而是将少数几款产品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与此同时下大力气搭建粉丝网络,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积极倾听和吸纳粉丝意见;定价方面不再追求快速撇脂,改为均衡定价;渠道上,大多采用直达用户的互联网直销模式,快速将线上需求变现,零距离贴近用户;营销上,依赖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平台,实时监测用户反馈,强化粉丝与企业的关系,引导粉丝成为产品和品牌的代言人。同时,将线上互动导引到线下,通过举办丰富的线下活动进一步固化粉丝关系,引发更多线上交流。

  互联网手机厂商的出现使传统管道式的线性产品思维土崩瓦解,构建了供应商、制造商、营销商和用户和谐共赢的产业新生态。在新的生态体系中,一种注重平等、互动、合作、分享的新型消费文化得以形成,这种消费文化成为未来产业演进和消费模式转型的典型样本。

  总结来看,注重极致用户体验,强调平等、互动、合作、分享的互联网理念,已经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渗透到传统业态之中。未来,不会再有互联网业态和传统业态的分别,所有的业态都将是被互联网融化了的!
 

电话:400-658-1599

邮箱:thldl@thld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C座803-805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400-658-1599 李老师:18911530278 力老师:13331039289

Copyright 2000 - 2019 www.thl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管理培训网 企业管理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