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9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管理 > 团队管理 > 如何将佛法用在企业和团队管理当中?

如何将佛法用在企业和团队管理当中?

时间:2021-09-17 08:42:01 来源:网络
01 问:

职场中管理职位或技术等级越高,往往我执越严重,控制欲越强烈。他们周围往往充斥着各种希望听到、看到的信息,进一步强化着自我。破除执着应该不仅仅是包容、开放、自省那么简单吧。

请问师父怎么理解无为而治?修得智慧有技术要领吗?

答:

无为而治是出自《道德经》:“为无为,则无不治。”

其中的“无为”指的不妄为。你问题中所说的那些带着强烈控制欲的高管实际上就是妄为,这种时候就不如不为。

人的偏执和喜好逢迎不是一日造就的,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长日久必然闭塞视听,远离事实真相,最终害的是自己和公司。

作为高级别的管理者,最好广开言路,逆耳之忠言才利于行。佛教禅宗《丛林要则》中有句话“丛林以无事为兴盛”,这里的丛林指大的寺庙,其中的无事指的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和合无事,不生是非。

其中还有很多有道理的话,比如“精进以持戒为第一,执事以尽心为有功,凡事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等等。

其实很多都是可以用在企业管理中的,“持戒”可以转换为遵守公司制度,“执事”可以理解为管理层。

一个人人都能自己遵守规章制度的企业必然和合无诤。大家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做事,这个企业肯定会发展得好。凡事都提前做好预算,准备好预案,事情来临才能不劳心劳神。在遇到突发情况紧急事件的时候不慌乱有定力才能更好地渡过难关。

什么叫智慧?智曰决断,明白一切事相称“智”;慧曰拣择,了解一切事理称“慧”。简单来说,明事相懂事理,具有拣择决断的能力就是智慧。无论做人做事都需要这种智慧力。

一个只喜好逢迎故步自封的人,绝不是一个智慧的人,相反这是愚痴的表现。无有真实之智,难观实相之理。

这智慧如何修呢?其实智慧人人本具,只是被种种烦恼欲望蒙蔽了,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位具德的师父帮忙开启就好了。随着跟师父修行,心净(静)了,智慧自然就能显现!

02 问:

从佛教角度讲人原本具足,那职场人是可以被教育培训出来的吗?还是在工作中创造机会磨练出来的?

答:

佛教讲的原本具足指的是佛性而非技能。即便是佛陀,当年做太子的时候文治武功也是通过后天习得而非天生。

要正确理解这些问题,不能机械。除了佛性之外,企业还经常会去考量职场人的三个特性:人性、素质和技能。

①第一是人性,人性确实是天生带来的,不通过修行很难改变。这一类的性格特征很难通过培训改变。所以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天性与自己企业文化相符的员工。比如有些企业更看重积极进取,有些企业更看重团结协作等等;

②第二是素质,比如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等,企业可以提供培训,让员工掌握一些方法,提升素质。但是素质提升非常缓慢,与一直以来人所受的教育及生活背景有关,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去衡量是否愿意在这个上面进行投入;

③第三是技能,也是最容易通过培训获得提升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不会最优先关注以前技能经验的原因。大部分职场人都是要先通过职场培训,再到实际工作中磨炼才能成才。有的人聪明,未经过培训直接到工作岗位也能锻炼出来,那是天赋,是过去世福德因缘造就的。我们不能期望所有人都是天赋异禀的,因此在现实中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拣择。

03 问:

师父对弟子是因材施教,对机说法,请问这种方式如何运用在企业中,能够做到用人所长?师父在对弟子施教过程中有什么原则吗?是否可以运用到职场?

答: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放错了地方的人才。”人生而有用,但是要用好,还需要有识人的本领。只有具备一双慧眼,才能做到朱熹所说的“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在企业中,这无疑对公司管理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只有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团队的领头人能够知人善任,这个企业、部门、团队才能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撑,得以长久发展。知人善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得知人,还要善任。

知人就是要能分辨出哪些是工者,哪些是能者,哪些是贤者,哪些是智者,知人不明是企业的大忌。

善任就是要把不同的人才放在不同的位置,善于开拓者就要放在一线市场,善于策划者就要放在办公室。

因为企业不同,人不同,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选拔原则。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评估选拔体系,然后藉由时间去验证。

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一定可以为自己找到一条合适的选拔人才之路。


04 问:

和自己一起并肩战斗的老员工,现在有点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创新要求,但是依然对自己固有的技能和贡献自视很高,甚至因此有时候难以和他人合作。在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同时,又切实遇到了向更高级别发展的瓶颈。

我应该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这样的员工?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让整个团队保持活力?

答:

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躺在功劳簿上安享太平的人,最终都会被历史的车轮远远抛下。曾经的功劳和贡献已经成为过去,如果不能放下对过去的执着,那么自然会失去对未来的把握。

“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想要不断进取,那么就没有舒适区可以停留。作为一个管理者,遇到这样居功自傲故步自封的下属,应当循循善诱,跟他讲明道理。实在劝不好,那就只能把他放到一个不会阻碍团队进步的位置,使其不会成为团队发展的瓶颈。

另外,管理者本身的带头作用也很重要,如果团队的领导都非常精进,那么团队成员实在不好意思懈怠。

“精进”是佛教的六波罗蜜之一,《成唯识论》中对精进的定义为:“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大概意思就是在止恶修善过程中要克服懈怠,勇猛无畏,直至圆满自己的善业。

像过去的玄奘大师和鉴真和尚,自身取得非常高的成就以后仍然译经弘法不息,这是大乘菩萨的精神。我们学佛修行,即便不能做到像祖师那么精勤,起码也要学习这种永不止息的精神。

如果能将佛法的思想引入团队,每个团队成员都拥有信仰,那么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将自然而然地统一,届时管理者无需调动,整个团队也会保持活力。

大家在工作的时候,不再是为了名利,而是利他,少了争斗多了和谐,很多事情不求反而自然圆满,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佛法不离世间法,修行只在转念间!

05 问:

团队里有员工在转正前积极努力,配合度很高,转正后因企业性质比较稳定,开启“养老”心态,很快就不能根据团队的工作要求融入团队,屡次犯错需要其他成员加班补救,导致团队效率降低,直接影响几个项目进展,单位性质导致不易裁员,主任及主管多次谈话、谈心、劝导,虚心接受打死不改,死不认错变本加厉,现又开始“反正我做了,你爱通过不通过”的语言及行为明确对抗。经讨论决定,将其辞退,部门却有人因其平日“和善”而觉得处理过重不够慈悲。

我认为,职场上,必要的人情是该有,但是不该没有底线,职场上恪守本职的职业操守才是工作的本质。请问师父,我这样理解对吗?

答:

佛教虽然讲慈悲,但还有另外一句话,那就是“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

慈悲一定是在智慧的观照之下,没有智慧的慈悲反而会生出祸患。

过去有个知府告老还乡,马车走到城门处被一个莽夫拦住,口出不逊,家丁有心将他拿了见官,可是知府大人心生慈悲,让马车绕道前行。这个莽夫得意洋洋,“看我多厉害,连知府大人都怕我。”后来这个人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将人打成重伤进了大牢。退休的知府大人听说此事后懊悔不已,心想:“当日要是对其小惩大诫,何至于让他落得今日这般田地呢?”

对好人慈悲无可厚非,对恶人忍让就是纵容。菩萨不仅有慈眉善目的一面,必要时候也会现愤怒金刚相。一味的忍让不是慈悲,阻止坏人继续堕落才是真正的慈悲。

方便也是同样的道理,方便不是随便,所谓的“方便”一定要建立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别人做善事,你给他行方便可以,要是做恶事还给方便,那就是助纣为虐。

回到你提的问题上来,他因为消极怠工被辞退,对他来说,只是个小小的警戒,日后肯定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因此而悔悟,那这反而是善。如果此时你开了方便之门,他的一生也许会就此堕落下去,反而是害他。工作是工作,人情是人情,不可混为一谈。该坚守原则的时候一定要坚守原则!

06 问:

作为一个管理层,有些人不服,有些人不听指挥,团队涣散,人心不齐,请问如何凝聚团队,让大家能够齐心协力把团队做大?有时候我自己觉得做好自己不管他们了,但是这样好像也不行,比较纠结,用佛教的眼光如何看待此事? 

答:

员工不服从管理,不听指挥,管理者还要从自身找原因。

作为管理者不是手中有权力就能使得下属服从的,而是要建立威信。靠权力打压得到的“认可”往往很脆弱,很难真正管理好团队。

只有一个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才能使得团队成员聚拢在身边。死心塌地的下属做事并非是由于你手中的权力,反而更多是你的为人。

如何建立这种威信或者说个人魅力呢?

一定要懂得让利!

当团队创造出良好业绩的时候,领导要让团队成员或者同事领功,多赞扬、肯定下属和同事的价值,让他们加强存在感和参与感。而团队出现问题的时候,领导要勇于承担责任,保护团队成员。这样天长日久,团队的凝聚力就出来了,大家都愿意围绕在你身边,心甘情愿地听你指挥。

团队中如果有能力超强但是却不愿意服从管理的“刺头”,对待这样的员工,可以适当提拔,让他多参与管理,一旦他被慑服,那么其他人自然就理顺了。管理团队,最重要的还是要以德服人。

当年佛陀对僧团的管理,提出了“六和敬”思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这些用到当今团队管理上也一样的适用。

①身和同住,大家处在同一个团队,那么首先要身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遇到问题就事论事,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②口和无诤,不是不争论,而是不做无谓的争论。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同意一个观点,你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的论据佐证它;如果你不同意一个观点,同样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的论据否定它。”因此不要从私利的角度去诤讼。

③意和同悦,大家的价值观要保持统一,起码在团队目标的价值观上要统一,心怀善良,意怀坦荡,这样才能一起愉悦地工作。

④戒和同修,在公司层面,这个戒可以理解为规章制度,大家必须都遵守规定,不能搞特殊,这样才能形成共同规范。

⑤见和同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思想和理念要保持高度的统一,这样才能劲往一处使。

⑥利和同均,这个利不仅指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层面的鼓励,从公司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平均分,但是也要尽量公平地做到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如此,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了!

电话:400-658-1599

邮箱:thldl@thld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C座803-805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400-658-1599 李老师:18911530278 力老师:13331039289

Copyright 2000 - 2019 www.thl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管理培训网 企业管理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