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9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管理 > 团队管理 > 好的管理,是“反人性”的

好的管理,是“反人性”的

时间:2021-09-23 08:41:48 来源:网络
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频繁离职,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公司,而在于其上司:

公司的管理者。

明明管理者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会这样?

彼得·德鲁克说:“传统的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有效的管理者时间属于自己。”

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中国古代韩非子讲了一句话很经典:“下君尽己之力,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第一个境界是尽自己的能力做事情,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管理者的误区,不展开说。

第二个境界是尽人之力,这没错,因为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别人的能力。

但真正好的管理者并不是“尽人之力”,而是“尽人之智”。

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让别人发挥能力,而是把别人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智慧都开发出来了。

如果不能“尽人之智”,不能让更多人有创造力,产生更多绩效。

而是尽己之力去做别人重要的事,管理者自己也不能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最后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所以,如何“尽人之智”?

我们可以用“福格行为模型(BJ Fogg's behavior model)”进行拆解。

福格行为模型认为,要驱动一个人行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元素:

动机、能力和触发器。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并且有能力去做到,而且有能触发行动的触发器来提醒的时候,一个行为才最终可能发生。

对于管理者而言,要更好地“尽人之智”,激发下属的潜能和创造力,可以利用好“福格行为模型”,从动机、能力、触发器这三点着手。

1.激发动机

为什么王石说:“绩效主义就是企业的脓包?”毫无疑问,绩效考核是非常有效的短期管理手段,但仅此而已。

行为学上的大量研究表明:

在一些专业职位上,纯粹的惩罚/物质奖励,会降低员工的专业荣誉感。

尤其在互联网这样的创造性行业,需要高度依赖于员工的创造力的公司,当员工讨厌某件事时,是很难有真正创造性的产出的。

那么,真正有效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方法是什么?

在《原则》一书中,作者瑞·达利奥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

进化是出于本能的,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内心深处的这种动力。

也就是说,我们本能地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本能地创造和改进技术以帮助自己。

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本能地希望自己能够更好的成长进化,自己做得事情能够帮助到更多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

而激发员工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应这种本能。

好比我经常在内部群看到,用户对我们内容的认可:

因此,管理者可以经常将这些用户的认可发给团队,让团队成员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因为我们真真切切帮助到了别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了一点。

再好比,管理者可以挖掘出员工想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放低姿态,真诚地帮助员工成长,为员工的工作赋予意义感。

顺应每个人想要成长进化的本能,为员工的工作注入“意义”,是每个管理者的有用功之一。

2.培养人才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经典名言:“在你成为管理者之前,成功的标准是如何让自己成长。在成为管理者之后,成功的标准是如何让别人成长。”

但一些管理者可能担心,现在员工的平均在职时间都比较短。

前段时间领英统计的数据,95后平均工作7个月就离职。况且培养一个员工,无论是试错成本还是时间成本,似乎都隐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而事实上,从经济学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考虑,只有学会培养员工,让员工的能力更强,管理者才能更好地授权,进而才能有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管理和决策。

不然,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死循环:

高层做着中层的管理工作,中层做着基层的执行工作,然后基层员工没事干,每天都在讨论高层的战略。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大公司,在考核中层管理者时,有个重要指标是“人才培养率”——就是看管理者为公司培养了多少人才。

3.“重复”是最强大的触发器

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差。

在管理者看来,一个会议,如果是自己主持的,可能需要根据公司战略进行决策,需要权衡组织,还需要有后续行动。

如果参加别人的会议,要考虑自己的表现,还要考虑会议的决策会为自己的团队带来什么影响,要想办法为团队争取利益。

和人聊天,往往不是闲聊,而是抱有目的……

但在员工眼里,可能就会抱怨管理者动不动就开会,效率低下,该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没解决,就谈一些不够落地的事。

而正是因为这种信息差,导致双方的沟通效率低,进而导致员工产出效率也不高。

但问题是,大多数管理者竟意识不到这种信息差,这是为什么?

《黏性》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知识的诅咒”。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很难想象出不知道这件事的人,处于怎么样的认知状态。

而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同样存在“知识的诅咒”。

如何打破这种诅咒?

答案就是重复告知员工工作重点和进度,即便是管理者以为很简单的事情,也要耐心重复告知,确保员工将时间资源用在刀刃上,将真正的工作内容落实到位。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重复”。

在《说到做到》一书中,作者肯·布兰德提出,我们在“知”和“行”之间,缺少的最重要一环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因为人很可能一时无法接纳一个新观念,但如果能从不同渠道重复学习这个观念,它就不再是个新观念,很可能变成思想的一部分。

正是管理者向员工不断告知工作重点,跟进工作计划,才能有效打破管理者的“知识诅咒”,减少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信息偏差,最后触发员工的行动。

电话:400-658-1599

邮箱:thldl@thld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C座803-805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400-658-1599 李老师:18911530278 力老师:13331039289

Copyright 2000 - 2019 www.thl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管理培训网 企业管理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