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企业 > 三问国有企业薪酬改革

三问国有企业薪酬改革

时间:2016-06-02 15:18:01 来源:世界经理人
  一问:国由企业薪酬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肯定是个问题,但国有企业高管们认为,高薪是薪酬市场化的结果,这是外部公平的体现。这个说法逻辑上看似没有问题,但为什么社会认同不高呢?

  一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身份没有市场化。而今这些管理者的薪酬市场化、地位官员化,两头优势占尽,这是一直难以服众的原因。即便是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了,管理者仍会获得衣食无忧的安置,他们没有职业风险

  二是国企对管理层的激励是带有普惠制的方式,副职平均按一把手系数的0.7或0.8取薪。有的企业拉开个0.1、0.2的差距,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明显。现有的体制机制使国企管理者因能力和业绩被淘汰的可能性极低。副职即使无能,一把手也很难将其淘汰出局。一旦发生矛盾,他们对首官的威胁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其考核的优秀票率,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很在意高优秀票率的。

  三是非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通道单一,主要是在企业发展,多数人的职业选择窄;而国有企业管理者可以在政商两界游走,甚至在国有体制内在不同企业间游走。机会和选择权都应该是有成本的。

  二问:限薪

  是不是过于简单化?


  限薪令发出后,人们对简单“一刀切”的做法议论颇多。当然,诺大个国家,各地情况差距肯定很大,政策的普适性也一定不理想。但这种“切”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远高于国际警戒线。这个数字对中国现行的收入分配体系亮了红灯。收入分配体系的混乱也搞乱了物价体系,要重建国民分配体系必须首先把不断拉大贫富差距的现行制度停下来,暂时放弃考虑个性差异,任何刚性政策一定会有硬伤,但稍微的矫枉过正也是无法避免的。

  可以相信的是,这个限薪令不会是中央拍脑袋拍出来的,它只是国企改革系统中的一步策略棋。前期国资分类改革方案的提出,已经打下了差别薪酬的基础。

  在把国由企业按不同功能分类后,今后一定是公益归公益、功能归功能、市场归市场,不同功能的企业薪酬体系和水平会有合理的差别。

  除了企业按功能的分类管理外,在限薪政策下,企业内部也一定会倒逼着进行岗位细分、贡献细分、分配细分。如果不进行差异化分配,新的“大锅饭”、平均主义一定会将企业“良币”驱逐,这个局面的形成,企业管理者要承担不作为、不担担的责任。与限薪令无涉。

  中央提出限薪要求相信是做过各方面权衡的。薪酬水平的确立,一是要将国企职工现有的薪酬水平与整个社会居民收入水平进行比对;二要考虑管理者与员工现有的薪酬倍差是否合理;三要研究整个国民收入水平与管理者的薪酬倍差;四要考虑整个国家的贫富差距;五是要考虑行业内的薪酬水平,相对地实现薪酬外部公平。

  分配问题是个历史性的棘手问题。历史上权力的分配、利益的分配、资源的分配收入的分配不断地导致着兄弟反目、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战争暴发、政权更替。所以分配问题不简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从某种程度讲共产党就是为解决分配矛盾而缔造的。

  分配能力对企业来说是管理能力,对团体来说是凝聚能力,对政府来说是执政能力。正是执政能力提高后,中央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才“小题大做”在政治局会议上研究这么“微观”的问题。看似简单化的决策,实则包含着复杂、深刻的社会管理目标,也反映了这个问题的全局性影响和需要解决的迫切性,更体现了一个政党为提高执政能力开始了在细节上的刻画。

  三问:限薪后

  国有企业的人才会流失吗?


  限薪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流失是肯定的,但不会出现致命性的流失潮。

  国有企业的人才体系曾经在民营企业进入发展的高潮期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时接受过冲击,出现过人才流失潮。简单来看是薪酬级差导致,实则不然。全球大部分优秀企业人才的流动性都非常强,比如三星华为GE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龙头企业都被称为是“企业黄埔军校”,说明其有人才溢出效应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

  国有企业短暂的人才流失高潮后,也出现了回流的情况。根本的原因是国企与民企外企是两个差异性比较大的经济生态体。长期在国有体制中成长的管理人,进入非公体制后高薪的兴奋期很快就会被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老板的人治、尊严的丢失、理念目标的不同所带来的不适终结。在满足了专业性极强、考核目标和边界非常清晰、授权充分、出资人理性、文化相融的条件下,有人留下来,并最终融入了非公企业。但也有人或因自己的原因,或因非已因素选择了自己创业或回到体制内企业

  其实国有企业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即使没有外界的诱因,两种体制之间的流动也经常性地在进行着。国企在集团层面目前仍保留着较高的国有成份,但在子公司层面混合的程度已经非常高。在这些企业中身份已经不明显,流动也已经是司空见惯。

  所以两种体制无形中形成了门槛,相互之间无障碍性流动也是有机会成本的。

电话:400-658-1599

传真:010-62798843-20
邮箱:thldl@thld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优盛大厦D座17层1702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400-658-1599 秦老师:18910732278(免费企业创始人班) 司老师:13370142998(资本运营企业创始人班)

Copyright 2000 - 2016 www.thl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