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企业 > 中小企业融资难,应当如何破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应当如何破解?

时间:2016-10-19 14:30:15 来源:网络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国家和地方各级领导反复要求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许多地方积极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首要举措就是解决融资问题。然而,这个老大难问题,在当下,更是难上加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向银行贷款,一是向民间借贷。银行贷款条件极为严苛,要有生产线、厂房等抵押物,而手续繁杂、贷款抵押和担保条件苛刻以及贷款成本太高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三大主要原因。而且评估时还要被打折,最短也要一个月,才能拿到贷款。向银行贷不了款,中小企业就只好向民间借贷,承担高利贷,风险更大,有时死得更快。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中央和地方都在努力发布政策要求切实解决此等问题,中小企业希望这些好政策不仅只是让他们看得太阳,更重要的是,要切身感受到阳光。现在中小企业的处境是急需输血,如果输血晚了,救也救不回来了。所以,各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落实一定要快!近几年来,通过国内金融机构的多方努力,加上各商业银行围绕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在信贷政策、新品开发、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有益创新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所改观,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急需融资输血,一方面是中央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但作为银行方面仍然表现出“要救急更要自保”的重重顾虑。银行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有以下几重顾虑。

  一是抗击风险能力弱。一个“小”字就注定了融资的“难”。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经不起大风大浪,担心它突然出问题,所欠贷款最终由银行买单。

  二是对回款来源没信心。中小企业贷款大多用于生产过程中去,没有足够资金买地建厂房等固定投资,缺乏融资担保的物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松散,财务报表等不规范,这些因素都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回款来源没有信心。

  三是贷款不易于管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银行经营活动主旨,无可厚非,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数量不大、风险大等特点,对银行缺乏吸引力。

  四是行业偏见难克服。中小企业就像惨淡经营,不吸引顾客就餐的酒店。这种行业偏见,再加上经济不景气的特殊时期,中小企业贷款更上难上加难。

  应该说,银行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无可厚非,但也要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同时还应看到,目前经济不景气时期对企业“雪中送炭”也是稳定未来客户群的机遇期。

  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由政府、银行、企业多方面共同努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世界都存在。在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难通过多种渠道化解,如有专门的银行,专门的担保机制,大量的社会资金、基金等帮助解决。我们要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则要靠如下方法:

  首先,金融创新是关键。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焦点在于不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尚未建立,一些银行在信贷模式上仍然沿用以往应对大企业的办法,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针对中小企业的客户筛选和风险管控体系,在专门队伍和人才培养方面,还缺乏一大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以及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小金融机构,部分地方和金融部门应鼓励发展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则应积极推动票据融资、授信贷款、个人创业贷款、循环额度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等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设通道。

  其次,政府在帮扶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也还有大有可为之空间。在帮助中小企业经济救急方面应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并在对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上多发挥监管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政府应积极规范引导企业运用民间资本,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目前民间资本活跃,政府应积极成立贷款公司等规范民间资本的运用。

  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不足也是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诚实守信,守法经营,规范管理,从自身提升素质,也为融资提高了融资条件,获得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电话:400-658-1599

传真:010-62798843-20
邮箱:thldl@thld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优盛大厦D座17层1702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400-658-1599 秦老师:18910732278(企业总裁班) 司老师:13370142998(金融资本与互联网总裁班)

Copyright 2000 - 2016 www.thl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